查看原文
其他

人大人到基层 | 石嫣:与“泥”分享收获故事

人大研会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 2022-07-02



人物介绍

石嫣,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,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后,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全国健康家庭联盟健康传播大使。研究方向:可持续农业与公平贸易,国内第一位公费去美国务农的学生,原小毛驴市民农园名誉园长。现为分享收获CSA项目创始人与负责人并于2011年创办分享收获农场。中国社区支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推动者。至今发表过20余篇有关农村发展的论文,并翻译了《四千年农夫:中国、朝鲜、日本的永续农业》、《分享收获:社区支持农业指导手册》《慢是美好的:慢钱的魅力》三部相关著作,著有《我在美国当农民》一书。2016年3月16日,石嫣当选2016年“全球青年领袖”。



石嫣师姐的分享收获农场




人奔城市我奔农——逆潮流转变


Q1 

当大家都拼命涌向城市时,您却逆潮流奔向农村,您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?

石嫣:这要从我读书期间在各个村做调研的时候说起。进入农村的我那时是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状态,我了解到了这个广大的领域,突然发现了这个在社会处于极为弱势的农村社群,并开始去思索为什么会这样。当我把自己的心放进去的时候,我逐渐地把注意力转向到这个群体中来,并在这种关切之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,然后就产生了想能够去帮他们做点事,想发现探索这个领域的想法。然而在每一次调研结束回到学校时,感觉又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世界,身边人追求的都是我到哪去实习,我去哪挣钱,怎么去找工作。最初的一段时间有一种很分裂的感觉,但却说明我对农业这个方向已经有感觉了。我觉得是这种分裂感促使了我去走这条路。其实我们最应该怕的是我们只会顺应潮流,然后就这么无感的走过来了。

Q2 

单调的农村生活会让您觉得艰苦么?您会怀恋城市丰富便捷的生活么?

石嫣:我觉得要看你怎么理解艰苦。有一天我爸妈从老家保定来,正好赶上早高峰,他们感叹城市怎么挤成这个样子,出门一趟真辛苦。别人觉得我的农场像荒郊野岭,住在这是一种艰苦;而我去市区感受到的拥挤,这对我来说就是一种艰苦。我倒真不会怀念城市,因为我就是从城市中来,反而现在很享受自然,享受农村。我在自然中生活越久,越会觉得那些外表很高大上的东西,他本质上并不一定是你真正生活所需要的。我们需要明白的是,我们目前的生活到底是一种艰苦还是一种追求。



农场系列一:农场的明星动物们



不以外眼束己身——拒绝贴标签


Q1 

“女孩子只需要负责貌美如花”,“女博士是除男人女人外的第三种人”,您是怎么看待这些外界给予女性和博士的标签?

石嫣:那时是有这个说法。我觉得无论外界是什么说法,最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的内心,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:我是谁,我要做什么。现在女博士应该也很多了,说明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追求自己的事业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。

Q2

您现在已经成为外界眼中非常成功的有机农业领跑者,您是怎样看待的?

石嫣:在外人看来我确实得到了很多的荣誉和奖项,我却并没有觉得自己多厉害。比如我能参加很多的国际会议,我觉得不是因为我英语有多流利,或者是因为我拿到了博士学位能让我有这个资格参会,而是因为有机农业这块领域太缺人才,我认为其实换成其他人大学子来做也一样能做到。



农场系列二:可以直接吃的有机蔬菜



外面月亮没很圆——农业需自信


Q1

在您和国际农业交流中,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?

石嫣:我去过很多国家,看过很多国家的农业,看完之后,反而越来越增加我对中国农业的自信。但是我们的文化在过去的这几十年里,好像失去了一种自信——把国外的农业捧在一个很高的位置。其实我后来发现他们的很多东西都是学的中国。就拿堆肥来说,前段时间一个瑞士有机研究所负责人来这里讲堆肥,听完后我和同事们却发现我们堆肥做的不比他们差多少,这一场交流下来反而觉得我们有好几项技术做的都是最好的,所以我认为我们完全有能力去自信。

Q2

您认为CSA模式什么时候会成为农业的主流?它的目标是什么呢?

石嫣:这个时间很难去估计。比如说欧洲不一定是把CSA打造成主流,CSA的目标也不一定是要成为主流。那么它的目标是什么?是推动我们整个的食物体系从无机到绿色到有机。我举个例子会更容易明白,例如我们有本科、硕士、博士,这是学历阶梯的上升体系,其实农业也是这样。在农业整个体系中,有机是一个最高级阶层,就像博士一样。但是博士会成为社会的主流么?肯定不会,但它的引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。



农场系列三:有机农产品的生产



站得更高看更远——产业链发展


Q

在做CSA的过程中,您的观念和认知发生了哪些变化?

石嫣:我们不只是单纯的将目光放在农业领域了,而是拓宽拓长至整个产业链。我们现在是从产业链的角度去倒逼农业生产前端,包括设备生产和种子质量等,就如同消费者这一端的购买促使我们去做有机农业一样。

    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组织的力量。像我们跟顺丰谈合作,顺丰说如果北京周边农场能联合起来达到一天2000单的量,快递费用就可以降到很低。但是你单个或几个农场去谈,规模太小数量太少,根本没有谈判能力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农业一定要组织起来,不然真的就是弱势群体。CSA的推广,一方面是引导大家意识的转变,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这种生产者的规模化来实现更多的社会效益。


少走弯路避错误——新农人培训


Q

得知您现在做新农人培训,请问促使您做这个培训的原因是什么呢?

石嫣:我希望能给想从事有机农业的新农人更多经验,让他们少走弯路,避开不必要的错误。我们发现很多人几百万上千万的钱投资进去,但其中很多钱都浪费了。比如向农民租地搞生产,因为地址没选好,租完以后发现自己还需要投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,白白花了不少冤枉钱。有很多新农人来我这只是简单的问些问题或者聊一聊,最后还是不了解,所以我们想将自己做有机农业的实战经验拿出来,把它变成一个培训课程。



农场系列四:销售特色农产品的展区




恩师影响深久远——价值观树立


Q1

在您读书期间,温铁军老师给您印象极为深刻的事有哪些?

石嫣:有时我们晚上十一二点给老师发材料,这么晚的时间,发完我们就睡了,但温老师会半夜改好发给你。你收到之后会觉得很惭愧,我都已经睡觉了,老师竟然还在工作,为我修改文章。直到现在老师仍是如此认真负责。另外一件事就是老师他任职院长时,我经常待在他办公室里,看见过好多接受过温老师培训的农民经常会给温老师带一些东西,老师有时实在拒绝不了农民的热情就会收下。但他收下的原则就是我得给你付钱,而且一般付的钱都比东西的本身价格要高。

Q2 

您从温铁军老师这里学到了什么?

石嫣:首先是从学术上,老师是一个很通透的人。他认为调研过程中如果你能把一个村的事说清楚,能写好一个村子的故事,你的硕士阶段研究就算的上合格,他从不要我们追求学术上的“豪华”。另外老师很注重实践,从不凭经验妄下评断。生活上,我们师门规定在教师或者其他节日不允许学生送东西,只能老师他请我们吃饭。温老师也从来不说教,他从不认为你应该这样或你应该那样,而是用行动来做给我们看。比如说我们毕业的时候,老师从不劝你应该走学术,你应该去单位这样的话,但是当同学们需要建议指点,或需要各种推荐信的时候,老师都会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。



农场系列五:体验有机食堂



投身基层找价值——需实事求是


Q

您对人大学子投身基层、服务乡村有什么期望和建议呢?

石嫣:对于有想法和即将进入基层的人大学子们,希望你们能够积极投身基层,也能理性的去看待这件事,多问自己这是否是你真正的选择,是否真的喜欢。对于已投身于基层的人大学子们,希望你们能从这种外人看来清淡无味的基层生活里,找到回归到生活本身的意义。我们学校的同学可以好好去体味人大校训——实事求是,咀嚼这四个字所包含的真正意味,朝着这一点靠近。中国乡村是我们文化的根基,中国农村大有可为,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才投身于乡村建设中。


结语

在访谈的结尾,石嫣师姐赠送了她对人大学子的寄语:

不要害怕当前的迷茫和焦虑

它是合理的

带这份情绪去走去看去实践

带着那份分裂感

朝着那个方向去做就可以了


THE

END


文案撰写 | 办公室 王雅静 梁嘉馨

图片来源 | 石嫣

图文排版 | 新媒体部 许紫莹

图文审核 | 魏嘉希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